官方辟谣:不存在推广员与高额佣金!
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明确辟谣:近期出现的“招募数字人民币推广员”“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”等均为虚假信息!数字人民币服务由央行和商业银行等正规机构直接提供,绝无第三方推广员,也没有所谓的“高额佣金”推广模式!这些都是谣言,其目的就是窃取您的个人信息,甚至诱导您参与非法传销活动。
常见的诈骗手段揭秘
揭秘一:低成本,高回报
诈骗分子声称提前掌握“内部消息”,提前推广、兑换和使用数字人民币,前期少量投资,后期就能获得高额回报。这种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好事,正是精心设计的陷阱!
揭秘二:虚假承诺,编织美梦
诈骗团伙打着“国家推动数字经济”、“提升支付便利”、“保障金融安全”、“终结美元霸权”等旗号,还煞有介事地出示所谓“国家文件”,甚至利用权威媒体发布的数字货币相关新闻,拼接剪辑,制造假象,以此骗取投资者的信任。
揭秘三:选准目标,把控心理
诈骗分子精准把握了目标群体的心理特点与信息盲区:
一是心理特点:对财富的渴望与对子女的责任。许多中老年人经历过生活的艰辛,对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有着强烈渴望。他们希望通过投资,为子女留下丰厚的彩礼或嫁妆。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,抛出“一夜暴富”的诱饵,让中老年人在“为爱投资”的幌子下,一步步踏入陷阱。
二是信息盲区:对新兴事物的认知局限与对官方信息的信任。中老年人由于年龄、教育等因素,对数字货币、区块链等新兴概念理解有限,容易被诈骗分子的专业术语唬住。同时,他们对官方信息有着天然的信任,诈骗分子恰恰利用这一点,伪造或篡改官方文件,营造出“国家支持”的假象,使得受害者在“官方背书”的迷雾中丧失警惕。
如何防范与识别
1.警惕“一夜暴富”神话
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,承诺“低投入、高回报”的投资项目往往暗藏猫腻。面对此类诱惑,务必保持理性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
2.求证官方信息
遇到与国家政策、央行数字货币等有关的投资项目,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,切勿轻信微信群、朋友圈等非官方渠道发布的“内部消息”。
3.提高数字素养
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提升对数字货币、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的认知,有助于识破相关骗局。子女和社区应定期开展科普教育,帮助他们提高辨别力。
4.及时举报,配合执法
一旦发现疑似传销或诈骗行为,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,协助执法机关打击犯罪,保护自身和他人权益。开通操作需谨慎,如有疑问找银行。
END
审 核:孙 粟、彭 义
责 编:夏宁蔚
编 辑:段 豪、敬莹莹